9月27日,“风光齐鲁 共赴山海”国家电投山东能源海上风光媒体采风团来到山东海阳,实地了解海上风电项目的建设运营情况。
锻造“海风精神”
让山东海上风电领域实现“零的突破”
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航程,在位于海阳南部海域的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上,记者看到一台台百米高的白色风机整齐排列,“这些风车日夜迎风转动,将绿色电能源源不断地送往千家万户。”国家电投山东能源海上风电公司海阳场站场站长杨小龙告诉记者。
据悉,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场项目总装机规模30万千瓦,总投资近56亿元,建设58台5.2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组,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海上升压站。
据杨小龙介绍,该风场区域面积58平方公里,离岸37公里,水深37米至43米,建设场地海底地形起伏较小,总体呈由近海向远海倾斜的缓倾斜平地,地貌成因类型为滨海浅滩,场址处于相对稳定区,风机呈两排平行布置,间距为2公里,每排内风机间距约560米。项目于2021年5月14日开工,12月16日全容量并网发电,在一船难求、一锤难找的窘境中,仅用217天完成项目建设任务,创抢装潮下建设周期行业记录,实现了山东海上风电领域“零的突破”,夯实了集团在鲁海上风电“第一梯队”地位,凝聚形成了属于山东能源的“海风精神”。
截至2023年8月31日,半岛南3号项目58台5.2兆瓦风电机组安全运行704天,2022年全年发电量累计完成7.57亿千瓦时,2023年发电量计划8.23亿千瓦时。
此外,记者还参观了位于不远处的半岛南V场址项目和半岛南U场址项目。
助力“双碳”,绿色发展
争做海洋综合能源行业引领者
近年来,山东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,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和生动实践,其中国家电投集团也一直做着自己的努力。“公司始终坚持绿色发展,积极打造‘百万千瓦级’海洋能源基地。”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海洋能源公司党总支书记、执行董事陈立志告诉记者:“现在已投运半岛南3号、半岛南V场址海上风电,在建半岛南U场海上风电,已核准半岛南5号海上风电,预计年上网电量67亿千瓦时,替代标煤206.61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567.3万吨,满足山东460余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。运营期25年,预计总上网电量1675亿千瓦时,有效替代标煤5165.25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14182.5万吨。”
与此同时,国家电投集团山东海洋能源公司积极开展增殖放流,2022年公司放流水生生物幼苗对虾、三疣梭子蟹、许氏平鮋、金乌贼和曼氏无针乌贼等5个品种共计18338.75万尾,放流海域为丁字湾海阳海域和海阳近海,当年为海阳渔业实现放流增值3044.6万元;2023年,公司在该海域再次放流水生生物幼苗对虾、梭子蟹等5个品种共计17775.21万尾;至2024年,公司总计将放流水生生物苗种共计将达到54000万尾,生态效益预计移除碳70.905吨、氮13.326吨、磷1.755吨,相当于植树造林16.89公顷一年的移除量。
此外,公司还积极推动海洋空间的综合开发和集约管理,U场址项目全面推出适合大容量海上风电场的66千伏集电系统,节约用海面积约190公顷,实现海洋国土空间的节约集约利用。
对于未来,陈立志告诉记者,为推动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,至2025年公司海上风电装机总容量将突破330万千瓦,立足海上风电产业集群,建成海上风电+海上光伏、海洋牧场、海水淡化、制氢氨醇和波浪能开发等融合发展的“风光储一体化”“海洋能源综合示范”风场,实现发展方式从单一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向海洋能源综合开发的转变,实现海洋国土空间的节约集约利用,经济和社会生态效益同步推进,建设海洋能源行业骨干企业,成为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国家电投海洋能源品牌企业,培育成为海洋综合能源行业引领者。